兩年前在誠品,我對它許下諾言,一定會把它看完。現在我終於實現了,有部份原因是看見了非~常簡短的電影預告。

本來還有點擔心,覺得會對不起它,在這段艱難的時間裡看它,我很怕之後再也不會看第二遍或第三遍,深怕每每因此掀起這段記憶。不過,說真的,它讓我跳脫了我的真實。雖然它也讓我哭了無數次,尤其是我看到屁股發痠的時候,我才發現每次我幫媽媽按摩的時候,根本就沒按到正確的地方,我就大哭;但我現在已經開始重讀了,就像書裡兩個主角一樣,總是重讀他們喜愛的故事。

故事很戲劇性,我總是在作者安排好的穚段裡心跳加速,三行併作兩句讀,迫不急待地往下一頁翻去,又捨不得放過每個字,再往回確認自己理解無誤。當然,常常,我得擦掉眼眶湧現的薄霧干擾。

我在想像哈山的樣子,那如同中國娃娃的雕刻的臉,我知道蒙古人長得什麼樣子,但我就是會想像成《湯姆歷險記》裡哈克的模樣。

看第二遍的時候,發現了有時間點的錯誤,應該,會在製作電影時發現吧,只是一個小小的錯誤,不難修正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一章 2001年12月 阿米爾提到「去年夏天,有一天,我的朋友拉辛汗從巴基斯坦打電話給我。」
第十四章 2001年6月 再次回到拉辛汗電來的事,仔細描述接電話的當時情形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3/27 早上把電影版看完了,沒想到幾乎是和kc同時看的。雖然她還沒看過書,但也有同樣的想法:實在是太過平淡了。
大部份的演員算是很冷靜地把台詞講出來的,重要的畫面是有交代,但這電影是件差事嗎?有時候我還懷疑:這個畫面這樣表現,是不是在告訴觀眾,想要清楚一點的故事,麻煩自己去讀吧,書裡都有寫。
時間點的錯誤確實修正了,只在片頭設了一個,以便回溯。
 
看得出來吧,我又對一部小說電影失望。哈山的事不能苛求,只是他真的不像中國娃娃的雕刻呀,還是因為我沒看過那雕刻。阿米爾的大宅,當然沒書裡講得那樣豪華,也許我還是太苛求了吧。但我想再看看指甲花的手掌,雖然我在國家地理頻道之類的節目看過了,但真的想再看看。為什麼結婚時不唱《慢慢走》呢?總覺得這不是作者要講的那個阿富汗。電影是用幾乎沒有女人來代敘他們的父系社會嗎?是這難以言明的民族特色太難表現了吧。導演好像根本不知道,作者不喜歡說主角是英雄,他用膽小的旁觀者來看待每件事,讓我們同樣也秉持著謙卑的人性觀點。
 
電影引殺機 搶救「追風箏的孩子」: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wish0317&article_id=9172542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tZ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