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不好睡,拿出Glenn彈的郭德堡變奏曲,一九八一年版,這首曲子是巴哈受他學生之託而作。
他的學生郭德堡仕奉於凱沙琳伯爵(Hermann Karl von Keyserlingk)的年輕古鋼琴演奏家。而這位伯爵也是讓巴哈擁有「宮廷作曲家」美名的人,因由伯爵患得嚴重不眠症,巴哈為謝恩而譜了這長約五十分的變奏曲以資安慰。
 
雖然我不是那位伯爵,但我仍感謝巴哈,感謝顧爾德,也感謝你。
 
是你讓我知道的,然而你不知情。有一回的談話,你只提了他的名字,就這樣的三個字,我四處搜尋有關他的身世:一九三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出生的他因母親的教授,三歲就有視譜能力和絕對音感;五歲就開始為親人、朋友們作曲,並且彈奏自己的創作。六歲時已經在演奏會出現,並且與名鋼琴家霍夫曼(Hofmann,Josef Casimir,1876-1957)同台演出。
 
他有很多怪癖:大熱天,卻身著大衣、戴圍巾、頭巾、手套;演奏前,雙手在熱水中浸泡了二十分鐘(不過這舉動其實其他樂者也是有的);上場時,帶著自備的可調式座椅。他弓身彈琴,閉眼審查音符、弦律,頭不時隨之擺晃,張嘴聲和,激調時併手揮舞。他如何能忘情,在眾人前恍若置身一人世界?是否他的靈魂早已在北方?
 
二十三歲開始演奏生涯,卻在三十二歲決然地在演藝的高峰時期宣佈退休。有人說他迷信數字,所以如此。也因此有了一部關於他的電影《顧爾德的三十二短篇》,我最喜歡以手寫信稿的一篇,旁白為顧的內心,說著他喜歡著一個女孩,但女孩卻不以為意,然後他說:如果你看見她,請告訴她,我想她。(印象是這樣說的,大概)
 
他的第一張專輯是「郭德堡變奏曲」一九五五年版,也是他唯一重複錄製的一首曲,就在他辭世前一年,正是我現在聽著的。他極盡所能地用他快速的音符纏繞我,急於將我推送寧心之地卻是弄巧成拙,只因我的全付精神,細細聆聽著他輕若蚊蠅的哼唱,讓機器給壓低了,只有在夜晚才得顯見的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atZe 的頭像
    katZe

    這裡。

    katZ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